一台好用的、四季通用的空气净化器应该是什么样的?易富配资
围绕这个,行业已经努力了许多年,但在主流的硬件形态下,空气净化器依旧有“覆盖面积小”“工作噪音大”等痛点。上随便一看,不乏关于空气净化器的避雷贴,一度让小雷认为空气净化器是“智商税”。
让雷科技看到空气净化器行业曙光的,应该是追觅的PM系列,独特的双风道构造解决了空气净化器“手不够长”的难题,AI动态追踪,也让家庭成员时刻处于空气质量最佳的状态。如今追觅的PM系列已经来到第三代,雷科技在今年3月底见证了PM30的亮相,官方还说,要将PM30做成一年四季都可用的全屋空气净化产品。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这台追觅PM30加湿空气净化器已经来到我们这里几天了,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它的使用体验,以及追觅PM30如何改写空气净化器的“游戏规则”的。
始终向人,空净产品学会了“主动服务”
如果你想象力不是那么丰富,可能想不到“带头”的空气净化器有什么作用。
比起一般的空气净化器,追觅PM30的个子更高,甚至要高出一个“头”。但好在,论占地面积,PM30并不会比传统空净产品大。
这个“头”并不是“装饰”,表面上看是PM系列最具辨识度的部分,但其实暗藏玄机。实际上追觅PM系列一直都有这么一个标志性的设计,常见的空气净化器只有单一的向上出风扩散,远距离覆盖性能一般,模式单一,也做不到定向送风。如果要加大送风能力,机器的噪音就难以控制。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追觅PM30延续了PM系列的“带头”传统,机身主部分负责向上送风,而“头部”则能够做到180°广角动态前向送风(风随人动模式为120°),前向送风距离最远可达10米(风随人动覆盖距离为5米),户型面积比较大的家庭,只需一台空气净化器就能完成全屋换气和空气净化。
比较有意思的是,追觅PM30身上有毫米波雷达等高精度感知传感器,运行状态下,PM30可以实时监测人的位置和移动方位,结合AI算法,并调动前向送风模块追踪送风,像风扇一样“扭头”,但这是更智能的“摇头”。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简单实测,当小雷路过时,PM30就会像“目送”一样,只要你在它的毫米波雷达检测范围,前向出风口会一直向着你。不过跟随响应并非很灵敏,有的时候PM30需要反应一下才会把风向转到有人的位置。
基于这样一套智能感知系统易富配资,追觅PM30还支持智能无接触式开机,只要人靠近它就会自动唤醒,省去了手动打开的麻烦。
一直以来,空气净化器都充当着“被动服务”的辅助角色,就像游戏里的“防御塔”一样,从设计上看,它几乎没有可主动活动的结构,能覆盖的范围有限,同时也意味着无法让家庭成员始终处于清洁最优的地方。
AI时代下,智能家电正在经历“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双风道设计是追觅PM系列解决全屋空气净化问题的方案,也是针对以主动服务为趋势的AI家电而存在的差异化特性。
双风道+无雾加湿,空气净化也得“无感”
前面只是说到了追觅PM30的“头部”的智能体验,双风道的结构优势又如何呢?
和常见的空气净化器一样,追觅PM30支持向上大风量输出,每小时可以输出400立方米的洁净空气,最快15分钟内就能够给100平方的空间完成一次“换气”(157平方是PM30最大覆盖的面积);前向送风结构可以实现最远10米超远距离动态送风,尽可能把清新空气和空气加湿送到家里的各个角落。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我们实测了一下,即便是小雷站在离追觅PM30约5米的地方,仍然能感觉到一丝轻风。因为它可以像落地风扇一样拥有大角度前向送风的能力,这就像扫地机器人的“机械臂”一样,多了一套主动结构,能力上限就有明显增强。
另外,追觅PM30的加湿能力也相当出众,智能湿度管理和无雾加湿技术值得一提。大家应该见过空气加湿器,本质上就是将清水雾化之后喷出,实现空间内的加湿,我们可以肉眼看到水雾不断从加湿器喷嘴里喷出。
之所以能看到水雾喷出,其实是因为传统的雾化加湿技术不足以将清水转化成细腻的气态水分子。长期以往,这些来不及扩散到空气中或者蒸发的水雾,就会沉积在一个地方,留下白色矿物质粉末,或者是成为细菌滋生的地方。
如果是传统的加湿技术的空气加湿净化器,长期加湿之后导致水分聚集,上方的天花板还有霉变的可能性。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而追觅PM30的技术路线脱离了传统雾化技术,用湿帘循环系统模拟自然蒸发——水箱里的清水用水泵输送到湿帘,用湿帘将清水转化为几乎不可见的水蒸气,再通过双风道送出,解决了传统空气净化器/加湿器“覆盖范围小”和“造成水雾污染”的两大短板。
对了,追觅PM30还内置了5L的大水箱,注满水可以实现48小时持续整屋加湿,省了反复加水的麻烦。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无论是肉眼还是镜头拍摄易富配资,加湿状态下的追觅PM30几乎看不到有水雾喷出,也很难通过水雾来判断它是否处于加湿状态。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在雷科技看来,一台优秀的空气净化器的前提,应该是一台好的“风扇”和加湿器,一方面,空气净化并非只是“净化”,要先让室内的空气流通起来,并持续保证环境内湿度的均衡程度,这样,它才能是一台好用且可常用的空气净化器。
就这方面,追觅PM30站在旗舰段位,表现已经足够“旗舰”。那么,它在净化层面的技术探索又做得怎么样了呢?
专攻烟尘颗粒,净化效率有点意外
空气净化器,最后还是要说回“净化”上。
或许很多小伙伴对“空气净化”不以为然,新房子装修之后,以为等到味道散去,甲醛就没有了。实际上,甲醛是长期释放的,它的释放周期可以长达3-15年,即便新屋装修后味道散去,甲醛只是含量降低,并不代表没有。
另外,一些特殊的多尘户型或者是养宠家庭,空气当中都会有相当多的大颗粒污染浮动。家里有老人、小孩等易敏感群体,并不是只有刺鼻的甲醛味才叫“不干净”,不容易发现的空气污染颗粒需要空气净化器来管理。
追觅PM30可以理解为一个统一的空气优化解决方案,从外网到滤芯,它一共有四重净化设计,层层阻隔空气中的污染源,比如内置H13级高效复合滤网可滤除小粒灰尘、COVID-19等0.3μm的颗粒物;活性炭滤网能有效吸附甲苯、甲醛、TVOC等有害挥发气体。此外,活性炭滤网内置了二氧化锰催化技术,可以借助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进一步分解甲醛。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当然,PM30还内置了多套检测传感器,可以精确捕捉空气中的PM颗粒、TVOC等元素含量,换句话说,追觅提供了空气指数的可视化渠道,让你能够用数据来判断家里的空气是好是坏。
就拿这几天的感受来说,原本小雷的书房里有股烟味一直散不去,之前买的空气净化器也做不到彻底去除。换成追觅PM30之后,烟味的确消失了,只能说贵有贵的道理。
为了更直观地让大家看到追觅PM30的过滤能力,小雷找来一块烟饼考验一下它。可以看到,追觅PM30很快地将烟饼产生的烟雾吸进去,出风口并没有带出任何烟雾。换句话说,这些烟雾当中的物质基本上被里面的过滤系统“拦截”,出来的只有被处理过的洁净空气。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另外我们还发现,在智能模式下,当PM30检测到烟饼的烟雾之后,第一时间加大风量,在App里的空气检测面板里看到,PM1、PM2.5指数在26分钟内就从1686μm、2000μm下降到315μm和366μm,房间里也看不到烟尘的痕迹了。
(图片来自雷科技)
相对应的,追觅PM30有5套专业模式,官方希望的是PM30可以在一年四季中派上用场,雷科技建议是用基本的智能模式即可,系统会根据空气质量自动调节,相当省心。
可见,追觅对空气净化的思路也很明确,既要在空气净化/加湿这个产品形态上做到尽可能好的软硬件配置和优化效果,借助AI技术和各种传感器数据回馈,让空气净化器真正变成一个不需要人去操心的“家庭空气管家”,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做法,往往是空气净化器通吃四季的关键因素。
既然要将空气净化产品做到旗舰级别,追觅PM30的目的就不是单纯的“空气净化”,硬件要足够旗舰,体验上要足够高级(比如有更全面的空气管理体系),也要有竞品所不具备的技术特性(比如双风道设计)。总体来说,追觅PM系列的产品思路和领先性一直都在,这也是为什么从PM10到现在的PM30,追觅都没有大幅改动过它的外观设计跟核心的技术方案。
雷科技总结:一步到位的旗舰空气净化器
原本,小雷也是一个对空气质量没什么想法和需求的人。
但体验了追觅PM30几天之后,我对空气质量的看法和以前有了不同,主要是让家里的空气变成了可视化的数据,再结合持续的净化和循环,让小雷看到空气净化器对家庭空气改善的意义。
空气质量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易敏感人群对空气要求的确更高,而不好的空气也会影响我们的松果体活动,抑制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严重的还会导致情绪低落等。
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空气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之后,都选择了购买空气净化器。
空气净化器是不是智商税,雷科技认为并不是产品定义所决定的。在以往,一般的空气净化器覆盖不了大面积,工作模式单一,也是做着被动式净化的服务,体验算不上很好,也不太适合四季使用。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而追觅PM30打破了空气净化器的“游戏规则”,确保了很不错的净化能力,双风道设计和更智能的AI算法体系,让一年常用变成了现实。综合来看,它是一台“一步到位”的家庭环境产品。
从行业角度看,追觅PM30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技术解决了目前空气净化器的体验痛点,也是典型的“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的思路。在AI家电盛行的今天,家电产品也正在AI算法转变角色,追觅扫地机器人的机械臂,以及PM系列的动态送风,都可以被视作是AI驱使的形态升级。
总之,作为亲身体验过它的“真用户”,小雷还是十分推荐这么一款产品的。
9月5日-9日,世界最大家电与消费电子展IFA2025在柏林盛大开幕。联想、海信、TCL、美的、长虹、海尔、时空壶、未来智能、安克、绿联、云鲸、追觅、MOVA、添可、影石Insta360、大疆、万得厨、涂鸦、徕芬、影目、Rokid等中国科技巨头云集柏林,向世界呈现中国AI硬科技的统治力。雷科技IFA2025报道团即将飞赴现场探展,展开全程追踪报道,敬请关注!
淘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